您的位置:怀远热线 > 包集镇 > 正文

怀远县包集镇高庄村农耕文化有特色

在包集镇,“农耕文化现象”正在蓬勃兴起。汲取文化精华,打造人文景观,启动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也是乡村振兴的组成部分。包集镇高庄村在群众的热心支持下,农耕文化景点和民俗馆建设正在同步推进。

在村文化广场周边,从民间征集的舀窝、碾盘、石磨、石磙、石槽有序陈列摆放,无声地叙说着历史的沧桑。有一个笨重的舀窝,天长日久,唇部已被摩挲的十分光滑,底部也已被加工粮食的石锤磨薄,仅存1公分左右。据主人讲,这个舀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有一个石龙龙身曾飞腾之势,有圆形花纹图案,研究人员分析是吉祥物造型。这个石龙为清朝年间一个大户人家所有,石龙由3部分组成,龙头、龙身、龙尾。可惜的是现在只寻找到龙身,龙头、龙尾不知所踪。村两委正在征集相关线索,力争还原一个完整的石龙。

有一组碾盘从村委会开始摆放,经公园延伸到外围村庄,村党组织书记介绍说,这组碾盘带有励志色彩,寓意“脚踏石地”,时刻提醒着我们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村公路边上刻有“撸起袖子加油干”“记住乡愁”的石雕更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气势和热爱家乡的情愫。

在正在筹建的民俗馆里,各种物品琳琅满目,有200件之多。造型各异的酒坛、带着五角红星的小广播、年岁已高的提灯、斑驳的乐器二胡、整根树杈修成的两股叉,所有的一切,都让老年人记忆犹新,让年轻人看着称奇。就说那个锈迹斑斑的提灯吧,是一位崔姓老农贡献出来的,这位80多岁的老农说,当年他在生产队里喂牛,就是打着这个提灯夜间给牲口填加草料,守着母畜下崽。这个提灯伴随了他几十年,虽然早已没有了使用价值,但老人对这老提灯情有独钟,挂在屋里的墙壁上,保留至今。那个几十斤重的大油锤,在那个木马年代流动于几个村庄之间,为制作、夯实马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算是“红极一时”。它不是一坨简单的铁疙瘩,而是农耕时代的重要生产物件,是值得人们记忆的历史遗产。几个齐胸高的酒坛,无声地见证着高庄当年民间酒业的兴盛和古老集镇的繁华。

一个物件就是一个故事。相信高庄民俗馆建成后,会迎来更多的宾客,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包集镇高庄村的人文历史。包集镇也期待有识之士到高庄投资兴业。(包集镇政府)


怀远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责任编辑:怀论文璐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怀远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