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怀远热线 > 协会 > 正文

怀远文学:张树志《清明时节忆外公》

  清明时节忆外公
  文/张树志
      在那个夏日的夜晚,我忽然梦见外公,在梦里,被病痛折磨的外公骨瘦如柴,已经不像人形,老人突然起身抱着自己的女儿说:“我还想活啊,我还不想死!”见此情景,我哭得声嘶力竭,哭得岔了气,被妻子推醒之后,情难自已,还抽噎了很长时间。
       外公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每年清明节前,我都会去几公里之外的易圩村,给外公送去纸钱,磕几个头。而今又到清明。菲菲的春雨中,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2014年2月26日下午4:30,外公走完了他96岁的人生。
       外公1918年生于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易圩村,家里人丁不旺,弟兄只他一人,从小还是很孤苦的。外公读过私塾,后来因为家里穷就辍学撑起了整个家庭。外公外婆膝下共五子一女。人丁之兴旺彻底改变了外公那一辈孤苦伶仃的情形。
       兄妹六人中,我母亲排在中间,上面两个哥哥,下面三个弟弟。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母亲从小也是受尽宠爱。我父母1970年结婚。母亲的嫁妆里有一张桌子,这是外公用自家的木料,花了30元手工费找人定做的。这个木匠不地道,把外公提供的木料偷偷地用给别人家打家具了,结果母亲的这张桌子桌面就比实际预想的要窄。爱女心切又比较耿直的外公为此把木匠师傅训了一通。
       易圩村那里都是湖田,秋季广种稻米。小时候每年寒暑假,母亲都会带我们兄妹到外婆家过一段日子。外公外婆不光是做好吃的款待,外公还会适时地抓住机会,对我们这些孙辈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中堂上的字画,贴在门上的红彤彤的春联,都是随手可用的教材。
       我们兄妹四人,外公最疼的是我这个从小就喜爱读书的憨憨的大外孙。从小学一直到初一,我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前三名。初二那年有一段时间,我因贪玩成绩退步。暑假天到外公家,外公依然慈祥地望着我,并不严厉的一句“听说成绩退步了?”让我脸上直发烧。我暗暗心想,以后可要用心学习了,不然的话,下次怎么好意思再面对外公?好在我后来读书也算发奋努力,1987年我以学校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师范学校,算是没辜负外公对我的期待。师范学校有个老师,老家跟外公是同一个村子的。16岁的我从来没在外独立生活过。当时外公不顾70多岁的年纪,坐车几十里,下车之后再步行几里路,赶到东山脚下的师范学校,当面托付那位远房舅舅能对我这个外甥照应点。有一年,十几岁的我和弟弟从家里骑车到了蚌埠外公居住的地方,将近90里的路程,到那之后已经是晚上7点多,我跟弟弟又累又饿。外婆问我吃过饭了吗?我不好意思麻烦老人,就说已经吃过了。粗心的外婆信以为真。外公很不以为然,说这个点才来到,怎么可能就吃过了呢?说着就忙着做饭去了。
       1993——1995年,我在蚌埠教育学院读书。那两年,每逢礼拜天,我没少去龙湖新村。大舅在那里有一套两居室。外公外婆那些年就暂时居住在那里,夏天卖一些灭蚊剂之类的。我去了,偶尔能帮助外公买买炭,送送货。那时,将近80岁的外公还很强壮,有一次我看到他把至少百十斤重的架车子车帮从一楼搬到了二楼。外公叮嘱我夏天不可以直接睡水泥地板,不然的话到年龄大了腰会疼。我一去了,外公就在炉子上煮五花肉,那肉的香味至今还在鼻子前缭绕。到现在,我们兄妹几个还认为外公炖的五花肉那是一绝!
       外婆去世之后,外公就由几个舅舅轮流照顾。2010年中秋节,外公轮到了四舅家,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去看他,外公当着外孙女的面说:“一阵子没见大外孙了,就是想见见他……”妹妹头一扭说:“你看这老头,光想他大外孙,就不想外孙女。”外公耳聋,妹妹这些话他也听不见,听见了他也是这样不避任何嫌疑地喜欢着他的大外孙。2001年,我买了楼房,几个舅舅开车带着外公到我的新居来看一看。我苦苦挽留外公多住几日,有着传统意识的外公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便留住在亲戚家,坚决要回家。
       春雨霏霏,外公的灵堂搭在了老屋。外公的棺材20多年前就已备好,如今重新油漆了一遍。棺材前书写着:新故先考易大公讳道明之灵柩。灵堂门口,右首书:慎终须尽三年孝;左首书:追远常存一片心。房子还是老式的土房子,当年外公外婆就住在这里。抬头看,房梁上还有燕子垒的窝,但是燕子再来的时候,再也不会看见那个慈祥的老主人了。手抚着水晶棺,想起外公曾经对我的教诲,我不禁潸然泪下。
       外公是个兽医,医术高明,为人正直。无论是朱疃、邹庙一带的村民包括远近亲戚,还是母亲他们兄妹,无不对老人充满敬重之情。小时候的我虽然说不清属于外公的魅力是什么,但我在心里想,所谓优秀的人,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名载青史的伟人,我平凡普通的外公也是。他就是我的偶像。安静与淡泊是一种岁月的沉淀。外公的安静是祥和,是宁静而致远,是知晓和洞悉了一切之后的淡然和不争。
       外公身材高大,几个舅舅个头也高。我父亲弟兄五人中身高没有超过173cm的,而我长到了186.5cm,典型的是遗传了姥娘家的基因。大舅家的表哥身高185cm,在蚌埠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二舅家的表哥身高187cm,山东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发展;三舅家的表弟身高183cm,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在巢湖发展。2008年春节,外公90大寿,我们表兄弟分别从北京、上海、巢湖等各地赶回,聚在一起给老人祝寿。慈祥的外公乐呵呵地坐在椅子上,我们逐一上前给老人磕头,说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话。看着自己遗留的几个玉树临风的孙子,外公一脸说不出的自豪与幸福。
       那次祝寿,是外公家人聚集得最齐的一次。
       转眼过了年,2009年清明节当天,大舅因肺心病离开人世。母亲在医院的走廊里痛哭失声,我安慰母亲说:“妈妈,大舅是想外婆和大舅妈了,他去那边陪伴他们。”
       外公一生勤劳,为人豁达,注重养生之道,所以长寿。2012年,外公突发中风,后来不慎摔了一跤,基本上不认识人了,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二舅和母亲本身身体不好,照顾有限;三舅、三舅母上班,五舅一家远在浙江义乌发展——照顾外公居然成了问题。舅舅们商量着把老人送到一家养老院。送去之后只待了三天,又接了回来。养老院院长对我们说:“给老人家喂饭的时候,他硬往外吐,大概是抗议,或者认为是给他下毒呢。你把他推到院子里溜达溜达晒晒太阳还可以,可是往回推的时候,他用脚硬是抵着地,不愿意回来……”
      听了院长及护工的叙述,我心里酸酸的。外公心里恋家,他大概是认为我们这些子孙都不要他了。三舅带着表弟把外公又接回家了。
      外公走了,舅舅们找人择日办丧事,定下来3月3日待客,3月4日入土安葬。
      在一片唢呐声中,各位亲朋故旧上前磕头作揖,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做最后的告别。老舅的孙子不过两周左右,为了讨得一元零花钱,听话地跪在曾祖灵柩前,向盆里烧着纸钱。外公前些年曾被老舅接到义乌住过一段时间,外公那时身体尚好,只要能动,老人家就不会闲着,时不时帮着扫扫地,烧烧水。曾孙绕膝,老少四辈,尽享天伦之乐。那大概是外公90岁之后过得最愉快的一段时光。烧着纸钱的懵懂的孩子还不明白死亡的意义,他再也见不到疼他爱他的老太了。
       外公一生为人正直淡定随和,在家乡一带威望极高。外公去世那天,天一直下着雨。老天也在为外公流泪吧。等到待客、出殡时,天晴了起来。外公一辈子不愿意给人添麻烦,即便去世了还是这样。
       坟地在舅舅家的麦田里,距离舅舅家住宅只有几百米。坟地的位置、走向,都是外公本人生前亲自看好的。外公外婆居中,外公的南侧是大舅、大舅母和四舅。北侧还留有穴地,按照外公生前的意思,我的其他舅舅百年之后,也会长眠于此,家人团聚。
       就在外公去世的当年,2014年5月28日,我因为患甲状腺肿瘤,在安徽省肿瘤医院动手术。自己生病期间,仿佛对生命有了一层更深的感悟。
       古人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而今,仿佛就是一晃之间,我已届知天命之年。这些年,我亲眼看着一个个亲人,大舅、四舅、外公、三大伯、五叔,从我身边永远地离去。父亲已经是74岁的老人。去年腊月二十九,午饭之后,他突然浑身冒汗,几乎虚脱。一路上吃着速效救心丸,立马送至医院,诊断为心肌梗塞。好在诊断和手术及时,并无大碍。可是手术后这半年来,老爸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还患有肺气肿,现在只要稍微活动一下,就嫌累,就想在床上躺着。父母在,不远游。每年春节,我们兄妹无论身在何地,一定会赶回家,聚在父母身边,陪伴老人过节。
       我们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有一年清明节,我带着两个侄子去扫墓。跪在祖母的坟前,想到家里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不顺利的事情,不由得悲从中来,索性伏地痛哭一场,吓得两个侄子盯着我,不敢说话。还有一次,我梦到母亲去世了,梦中去祭拜时,看到坟头太小,相比别人家的,太过于寒酸了。于是大哭,把自己生生给哭醒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此时的气候状态处在气温不断上升带来的光明、温暖和雨水中。这是一个决定万物生长的时节,雨水和墒情使得冬小麦和竹笋开始拔节,几乎一天一个高度;孩子们的身体也像在抽条,蹭蹭蹿高了许多。
       这几年母亲年纪大了,每年清明上坟,都是我作为代表,前去给外公外婆上坟。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清明是唯一农时节气与传统节日兼具的日子,同时也是一个泪水与欢笑并存的日子,一边是大地回春、生机盎然,让人心情舒畅,一边又觉得春天美丽而又短暂易逝,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苦短无常。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一段春日乐事的描写之后,忽然转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感慨。这篇文章正是后世清明兼具生与死、欢笑与泪水性质的先导,清明节的哲思和美学的意义已经由书圣说尽了。子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就是说,清明祭祖行为本身就是让人明白人应该有所节制,有所敬畏。在先人面前,人不应该任性,为所欲为。祭祖也是向祖先交答卷的时候,自己的礼数、德行、功业如何?面对祖先能否无愧于心?能否在新的一年建功立业?这都是可以向逝者、亡者、先人报告的。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是一种精神。
       老子说“出生入死”,清明节就是中国人的向死而生。“未知死,焉知生”?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知道生的可贵。只有我们知道自己是有死的时候,才会开始思考生命,从而大彻大悟。面对死亡,我们都要补课。幸好现在还有时间,还有健康,还能好好地珍惜善待家人。
       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
       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

怀远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责任编辑:怀论文璐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怀远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