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记忆:茆塘寺的由来
2020-8-5 14:31
来源:怀远论坛 作者: 怀远县融媒体中心
茆 塘 寺 的 由 来
说起白莲坡镇茆塘,不能不说茆塘寺。茆塘寺又名茅塘寺,昔日是怀远县西南乡规模较大的寺院。相传,隋朝末年,唐将尉迟敬德,率部在茅塘湖遭到隋军围困,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数万大军,陷入危难之中。茅塘周边民众,成群结队,自发给唐军运送粮草,唐军最终转危为安,打败隋军,突出重围。为感谢茅塘民众,尉迟敬德奉朝廷旨意,出资在此修建茅塘寺,为百姓祈福免灾。传说茅塘寺石碑曾镌刻“尉迟敬德奉旨二修茅塘寺”等文字,可惜碑刻如今踪迹全无,唐代建寺难以考证。
1986年,怀远县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抢救寺庙文化,县委统战部编辑出版的《怀远县统战志》,把茅塘寺始建时间确定为明代。僧人登记表记录:“1945年茅塘乡茅塘寺,住庙僧人为释广开,时年40岁。” 茅塘寺位于茆塘大街口西,坐北面南,三进院落,占地三亩有余。第一进紧靠茆塘街,院墙居中为寺院山门,门额上镶二尺见方大青砖三块,砖面阴刻“茅塘寺”行楷大字。第二进、第三进分别为寺院正大殿和后大殿;主殿两侧各有建筑面积稍小的一间偏殿。大殿青砖小瓦,巨木抱柱,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前大殿曰佛祖殿,佛台塑释迦摩尼等三尊菩萨坐像,周边有八大金刚、十八罗汉等;后大殿为观音殿,塑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站像。前大殿院落两侧各有二间廊房,塑有火神老爷、痘神娘娘、送子娘娘、土地老爷、土地奶奶塑像;后大殿院落两侧也各有两间廊房,为厨房和僧人、居士住所。
旧时,茅塘寺有养僧庙地数十亩,地租收入供和尚和日常生活和维修寺庙使用。民国年间,释广开、释圆勤等三人为常住和尚。寺庙前院有百年古银杏一株,民国末年遭大水淹死。银杏树旁悬挂高1.8米,口径约1.2米的生铁浇铸古钟一口,钟声低沉宏亮,声传三四里外。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茅塘庙会,烧香、拜佛和许愿、还愿者络绎不绝。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2月怀远沦陷,日军飞机隔三差五飞到茆塘上空骚扰,茅塘庙会被迫中断。新中国诞生初期,茅塘遭受水灾,寺庙倒塌湮灭,遗址今为茆塘村委会驻地。(撰稿:李焕俭)
来源:怀远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褚娟
校对:朱志杨 宋玲芝
审核:葛峰 王灿 丁文婷
监审:王玉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 怀远论坛/怀远热线)”的内容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电话:0552-888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