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怀远热线 > 旅游 > 正文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远涡河一桥

涡河桥位于怀远县城区,横跨涡河,桥体与涡河正交,是我省第一座大跨度石拱桥。2019年10月7日,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务院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至此当前,我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

01建造背景涡河是淮河的第二大支流,淮河水患于建国前后频发,严重制约了淮河流域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故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即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主席更是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1954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中央政府于当年作出《淮河流域规划报告》。治理淮河水患、发展淮河航运,造福淮河流域人民,推动经济发展是当时的一项主要任务。

7de498a1b2f78d678555bc8a556b1cb9.jpg

同时期周边地区的各项水利工程设施推动了怀远涡河桥的兴建。20世纪50年代,实施五河内外分流工程,兴修了怀洪新河;1958年,淮河蚌埠闸动工兴建,至1960年5月,主体工程节制大闸建设完成。

1a652a4bdd0d52c8dbfe5118803ccd79.jpg

同时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防的需要,我国开始大规模公路建设,打通蚌(埠)阜(阳)公路势在必行,涡河桥的兴建提上了议事日程。

81a68212538857f08851a32fe9d26ca0.jpg

02设计方案1958年,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派员组成华东设计协作组,于次年2月完成设计(1961年省公路港航工程局设计室对原设计作了局部修改)。03施工过程1959年7月24日正式开工。先由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处第三工程队负责施工,后第一、第二和第四工程队陆续调往大桥,负资有关工程项目的施工。墩台基础因地质条件各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1号墩和2号墩基础岩层埋置较浅,采用明开挖,基础置于坚硬岩层上,3号墩为制动墩,位于涡河河槽中心,淤泥层很厚,曾采用明开挖并辅以木笼围堰,均告失败,后重新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沉井高13米,长19.5米,宽9.5米,两端为半圆形,内设纵隔墙1道,横隔墙3道。筑于淤泥上的沙岛,为了克服淤泥的浮力,使沙岛能深埋于淤泥中,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采用爆炸助沉。为使沉井基础能建筑在基岩上,并保证沉井不致由于岩层高差(沉井东北角和西南角岩层面高差达4.5米)而产生不允许的倾斜,在沉井内先浇筑与隔墙位置相对应的丰形混凝土基础,使沉井东北角刃脚在接触到岩层的同时,隔墙底面即可落在此基础上。

0ea655780c5417b48c6ca3858757aadd.jpg

后来由于东北角岩面实际高程大于钻探提供的数值40余厘米,导致沉井向西南倾斜,经及时采取在沉井西南角隔墙底面与丰形基础顶面之间衬垫条石,并将沉井东北角刃脚下突出的岩石炸掉一部分,使沉井的倾斜值没有超过设计允许的范围。沉井内其余部分粘土,均沿刃脚内部用木材支护垂直挖除并浇筑混凝土。4号墩为钢筋混凝土桩基承台。5号台距离堤岸约为50余米,岩层覆盖层厚,基础用101根40X40厘米钢筋混凝土桩,分直、斜式打入土层,平均深约28米,挖除淤泥层厚3米,然后浇筑厚1.5米水泥混凝土承台2层。5号台至河堤,原设计为夯实填土,后改为3孔15米三铰石拱引桥,并将引桥墩基与5号台基础问用浆砌大片石连成整体,成为5号台的组成部分,以增强5号台的抗推性能。

20ab69e3f205f26d89356efd4f1eeba5.jpg

建设工程而停工缓建。由于不能继续砌拱,第孔拱圈对2号墩形成的单向推力达1067吨,同时考虑到夏季高温将引起第孔拱圈对2号墩产生的推力和汛期高水位使2号墩自重减轻等因素,为防止2号墩木拱架腐损或水败及因拱圈的单项推力造成墩倒拱毁的后果,在2号墩北面加做护墩。采用70余根木桩打入水下坚土层,并在桩顶浇筑水泥混凝土承台。承台上砌筑顶宽40厘米、底宽3.4米、高5米的块石护墩,并用5排65根长70厘米、直径22毫米的钢筋打入2号墩身35厘米,外露35厘米,钢筋起剪力键作用;在2号墩与护墩间预留50厘米空间,晓筑水泥混凝土,使2号墩与护墩联成整体。因护墩为木桩基础,未能达到完全平衡单项推力的要求。

e834de713c66b7383f83c9c5c6e9fa43.jpg

1962年8月,因汛期提前,拆除第一孔拱架时观测发现2号墩顶外移14毫米,第一孔拱圈顶沉落10毫米。后遇汛期及温度升高,1963年5月28日水退时发现2号墩基底以上3.4米内侧,出现宽约20毫米横向裂缝一条。同年7月2日观测墩顶外移达32.5毫米,拱顶沉落36毫米,拱圈1/4处凸起44毫米。

1963年10月,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复工续建,由省公路航道局第一工程队施工。1964年底,大桥竣工后,由于2号拱圈完成,两边推力恢复平衡,墩身裂缝和外移也随之消失。

涡河桥全长285. 5米,主桥4孔,每孔跨径50米,引桥3孔,每孔野径15米。上部结构为悬链线空腹式石拱桥,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沉井、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浆砌块石墩台。水泥混凝土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桥面纵坡3%。设计荷载汽一13拖一60。共用钢材165. 4吨,水泥1803吨,木材2038立方米。

04资金情况涡河桥的建设资金来源于安徽省预算,由省财政厅通过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安徽分行拨付。涡河桥因洪水原因分为两期建造,建设费用总计2905742.07元,其中大桥工程2659250.70元(其中:第一期工程为1688726.87元,第二期工程为970523.83元);接线工程为246491.37元(其中:第一期工程为74085.80元,第二期工程为172405.57元)。另有涡河桥修理工程项目及桥头沥青表面处置花费18800元;涡河桥南岸路基宽度及边坡不足地区、桥北加设亭岗花费6500元。05历史意义涡河桥修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百废俱兴,为了发展公路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国家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举措,是一个时期的缩影。涡河桥的建成,结束了蚌(埠) 阜(阳) 路跨越涡河以渡代桥的历史,改善了行旅的条件,提高了运输效率。06价值其材质(花岗岩)优越、造型优美、桥型不可复制,优美的造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协调,烘托出一定深度的精神文化内涵。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当前研究石拱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也展示了交通建筑上升到人文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观。

“船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涡河大桥既是土木建筑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工程,又是一件高度的科学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文化瑰宝,具有较高保护价值。

孟庆沄写于一中清留居

二〇二〇年六月十日


来源:怀远县文物管理所
怀远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责任编辑:怀远论坛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怀远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