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论坛旗下专业网络媒体
关注订阅
爆料投稿
交流社群
登录
注册
怀远论坛
买房卖房
人才招聘
便民信息
APP下载
资讯
论坛
商家
楼盘
找工作
首页
聚焦
教育
乡镇
部门
人才
房产
旅游
协会
商企
社会
图片
视频
榴城镇
荆山镇
龙亢镇
包集镇
河溜镇
白莲坡镇
常坟镇
唐集镇
双桥集镇
魏庄镇
万福镇
褚集镇
淝南镇
古城镇
陈集镇
淝河镇
徐圩乡
兰桥镇
您的位置:
怀远热线
>
旅游
> 正文
怀远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后裔现居何处?
2020-6-8 11:14
来源:
怀远论坛
作者: 尹兰爱我
字号
超大
大
标准
小
提到常遇春这位明朝开国名将,我们怀远人都觉得既敬佩又自豪,尤其是“老常家”的后代们。常遇春后代现在何去何从?这些都太复杂了,让我们一起解开这历史的谜团。
常遇春的死和后代之谜。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他“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军中“一时名将称徐、常”,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四十岁时英年早逝,暴卒军中,谥忠武,追封开平王。
关于常遇春,明史有传,英雄本色,无须多说。下面我们讨论两件事,一是常遇春的死;二是常遇春的后代之谜。
常遇春之死,劳累死?明史传述,常遇春之死,相当简单。史载:“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就三个字,“暴疾卒”。坊间有怀疑朱元璋诛杀功臣的说法,实不足信。其时,明朝开国大局未定,正是用人之际,他朱元璋也不会傻到这个程度。其实,观各类史料,常遇春之死,原因相当简单,他就是累死的。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大军行至柳河川(今河北赤城县西),下马时突觉燥热异常,于是迎风卸甲休息,谁知凉爽未解,顿时全身疼痛,急唤郎中诊治,却不明病因。郎中说法,为“卸甲风”,也就是卸甲中风的意思。汉代名将霍去病估计也因此病而英年早逝。中原之人,到北方征战,水土不服是肯定的。军中劳顿,饥时啖肉,渴时饮酒,其身披铁甲,又不保湿,北方夏天暴晒,铁甲导热,大汗之后必然脱水,如果突然冷风临身,出问题是很自然了。按中医的说法:“邪气入侵,中风致病。”
常遇春子孙的情况相当的复杂 常遇春有三子三女,三子分别为常茂、常升和常森。常茂和常升在《常遇春传》都有简述,常森则未提及。其长女嫁给了朱元璋的太子朱标,育有两子,一夭折,一后被废为庶人。不提。常遇春三子,都有故事,而且皆留下谜团,让后人琢磨不透。
常遇春长子常茂两次“诈死”关于常茂,明史载:“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食禄二千石,予世券,骄稚不习事。洪武二十年命从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于金山。胜,茂妇翁也。茂多不奉胜约束,胜数诮责之。茂应之慢,胜益怒,未有以发也。会纳哈出请降,诣右副将军蓝玉营,酒次,与玉相失,纳哈出取酒浇地,顾其下咄咄语。茂方在坐,麾下赵指挥者,解蒙古语,密告茂:‘纳哈出将遁矣。’茂因出不意,直前搏之。纳哈出大惊,起欲就马。茂拔刀,砍其臂伤。纳哈出所部闻之,有惊溃者。胜故怒茂,增饰其状,奏茂激变,遂械系至京。茂亦言胜诸不法事。帝收胜总兵印,而安置茂于龙州,二十四年卒。”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一、常茂因父亲之功被封为郑国公,授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有点骄傲稚气不通事理。二、洪武二十年,他随从大将军冯胜到金山征讨纳哈出。冯胜是常茂岳父,但是常茂经常不从冯胜约束,冯胜多次责备,常茂则做慢无礼,令冯愤怒。三、纳哈出请求投降,前往右副将军蓝玉的营帐饮酒,和蓝玉言谈失和,纳哈出拿过酒杯将酒浇在地上,回头对部下说了一些话,常茂座中部下通蒙古话,悄悄告诉常茂,纳哈出想逃跑。常茂即趁其不意,径直向前捕捉,纳哈出大吃,起身上马,常茂拔刀砍伤其手臂。纳哈出的部下听闻此事,惊吓而逃散,激起兵变。四、冯胜原本恼怒常茂,借机夸大此事,上奏常茂激起事变,用刑具囚禁押送京城。常茂则辩说冯胜违法之事,结果是朱元璋各打五十大板,既没收了冯胜的兵印,也将常茂置罪,流放龙州,四年后去世(洪武二十四年)。然而,事情并没有完。常茂又玩了一次“诈死”。
南京常遇春墓明史说,“初,龙州土官赵贴坚死,从子宗寿当袭。贴坚妻黄以爱女予茂为小妻,擅州事。茂既死,黄与宗寿争州印,相告讦。或构蜚语,谓茂实不死,宗寿知状。帝怒,责令献茂自赎,命杨文、韩观出师讨龙州。已而知茂果死,宗寿亦输款,乃罢兵。”史说常茂贬到龙州后,并不太平安份。一是纳妾,他谪居龙州,带罪之身,居然纳当地土司赵贴坚妻黄氏之女为妾。二是擅权。土司赵贴坚死后,其侄子赵宗寿继任,但是常茂和贴坚的老婆黄氏等人仍把持当地政务,引发赵宗寿诸多不满。于是,后面的事情,一锅粥。宗寿上奏告常茂,后又说常茂死了,贴坚妻黄氏则告宗寿仍侄子非亲子,不应该承袭土司位。不久,又有人告,说常茂并没有死。朱元璋大怒,下诏严查。结果赵宗寿竟然拒命不出,讫不从命。朱元璋即诏发湖广江西所属马步官军六万,会讨龙州等地。皇上的意思是明确的,你赵宗寿亲自来见,说明陈茂已死,则“宥其罪”,宽大处理,若诈遣人来,则进兵讨之。最后,赵宗寿到京,说明常茂确实已死,朱元璋才作罢。那么,常茂死了吗?估计没有。我从网上看到过一个广西常氏族谱的考证。常茂不仅没死,而且子嗣众多,跑到偏远之地,隐居起来了。这个说法,有点道理。常茂“死”前一年,朱明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因为胡惟庸一案的牵连,李善长并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被杀。李善长是什么人?淮西首领,建国功臣,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而且也有免死铁券,这样的人都能全家被杀,贬置龙州的常茂自然胆战心惊,因为朱元璋对他的结论是“诱合诸蛮,肆为不道”,这还了得?于是,常茂感到大势不妙,做出了诈死的决定,并故意通过政敌赵宗寿之口传到京都,以让皇上确信。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常茂诈死的说法终于传到皇上耳中。此时,赵宗寿可能也发现上当了,常茂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无法交待啊,所以只能“屡诏不至”。直至朱元璋下诏讨伐,赵宗寿才不得不“伏罪来朝,乞罢兵勿征”。这时候,即使他知道了常茂诈死的事实,也必须硬着头皮制造常茂已死的假象。但上奏常茂已死、后又屡诏不至的事实说明,赵宗寿心中是有鬼的。正是在这种境地之下,常茂只能做出离开龙州的人生重大决定。
常坟镇常遇春纪念馆明史说,洪武二十五年,即常茂“诈死”第二年,朱元璋封常遇春次子常升为开国公,圣旨中说“惟惜殁后无嗣,承袭仍须有人。兹遵兄终及弟之例制,封尔升为开国公”。按此说法,本来是应该封常茂的儿子的,可惜他没后人,只好封了他的弟弟。据信,常茂与冯氏夫人(冯胜女)曾有三个儿子,怎么就“无嗣”了呢?有一种说法,比较有合理性。常茂“诈死”跑路之后,常茂和冯氏夫人经过周密安排,根据当时的政治大环境,常茂自己跑了,也妥善安排了冯氏夫人和儿子们,朱元璋杀人如麻的做派,肯定让他们极有顾虑,因此,策划躲起来,隐姓埋名、人间消失是最好的办法。再说,他们也有这样的条件。比如,洪武二十四年,开平王常遇春之妻蓝氏夫人还在世,她绝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千方百计地施以援手。其时,舅老爷凉国公蓝玉还在位(蓝玉案发生在一年之后),有职有权,他完全可以帮助其外甥和其儿子解围。依此观点的人,推测是大舅公蓝玉安排了常茂的儿子们去了山西从军为伍,等待机会东山再起。但是,一年后,蓝玉自己也出事了,而且株连了一万五千人之多,史称“蓝狱”。在这种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常茂的儿子们,谁还有胆出头露面?彻底人间消失,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至于常茂本人,有一个说法是,洪武二十四年,常茂带着小妾李氏夫人逃了,逃至广西恭城县五排瑶(今恭城县观音乡白竹铺村)深山中隐居,数年后迁至常家村(今恭城县栗木镇常家村)定居,李氏生四子,长子常智、次子常慧、三子常贤、四子常良。常茂卒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终年5 8岁,葬于栗木镇大合村,为防日后不测,采取深葬不修坟形,谨置白石一块为记。弘治年间,国家太平,年景颇佳,明孝宗朱佑樘,对开国元勋子孙被贬谪者,沦为庶民,“寸禄不享,实感不忍”,于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八日下诏,复用功臣后裔。常茂子孙尚有余悸,不愿受禄封号而辞谢。1989年夏,经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普查考证确认,常茂墓为文物点,并发文通知,明文规定加以保护。此墓可不可信,也只有随意了。因为,各地为争名人之后,发生过五花八门的举止。不足为凭。
常遇春次子常升下落几成历史之谜 明史说:“改封开国公,数出练军,加太子太保。升之没,《实录》不载。其他书纪传谓,建文末,升及魏国公辉祖力战浦子口,死于永乐初。或谓升洪武中坐蓝玉党,有告其聚兵三山者,诛死”。也就是说,常升之死,正史没有提及。其他的传纪,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朱棣靖难之役,常升和徐达的儿子徐辉祖率兵力战浦口而死。另一是说,他卷入了蓝王案而被杀,毕竟,蓝玉是他亲舅舅,关系不一般。我的判断,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史说常升之子继祖,“永乐元年迁云南之临安卫,时甫七岁”。永乐初年,一个七岁的小孩子,随母亲被贬云南,显然是流放的性质,这恐怕与其父抵抗朱棣“靖难”有关。此时的常升,任职锦衣卫指挥,同时又是建文帝的国舅爷,为保护应天府(南京),力阻燕王之兵,最后孤身冲入敌阵死战。至于蓝玉案牵连之说,则实不可信。因为涉及蓝玉案之人,有名有姓者众多,明史都有确切的说法,共“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以常升之开国公的显赫身份,那是断不可能刻意遗漏的。弘治五年(1492年),明孝宗朱祐樘下诏优待“太庙配享诸功臣”的后代,常升的重孙常复被从云南召回,出任南京锦衣卫指挥使(闲职),其后代世袭怀远侯,沿袭至明末。
常遇春三子常森的下落也是一个谜据说,南京被围之时,常升和常森都有后事的安排。比如,常升便将大儿子继宗送往怀远避难,二儿子继祖及胡氏夫人兵变战后则被流放云南临安。常森则想得更明白,好汉不吃眼前亏。逃亡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他与吴氏夫人及两个儿子常刚、常强趁乱北逃山西,后来在陕西米脂县陈家岔村定居。据说,今天米脂县的常氏家族,即为常森的后裔。自明永乐年间迁至米脂以来,常氏家族历28世,在陕北的黄土地上生活了600余年。野史称,常森隐居米脂后,改名“常僧”,在永和寺做了道士。今米脂县忠武堂(据常遇春谥号而来)常氏家族则是其长子刚、次子强的后裔。即便是身居陕北,常森仍对朱棣心存忌惮。他将落户米脂的长子常刚列为七甲、次子常强列为十甲,这便有了米脂常氏的七甲、十甲之别。其中原因,也有着几种说法:一是传说朱棣曾派人到陕北追查常遇春后人,分甲一方面可以表明米脂常氏在此地落户已久,另一方面说明两甲常氏关系疏远,这就可以避免灭族的危险;二是说过去常氏人口较少且居住集中,分甲后可以确定同姓通婚的界限;三是说刚、强兄弟关系不睦,才造成了"一门分两甲"的局面。常森去世之后,葬在陈家岔火神庙山上。其子常刚、常强二人则在定居的常石畔开荒种田,繁衍后代。今永和寺东南160米处,可能就是米脂忠武堂常氏最早的祖坟。当地老人讲,解放前后,常氏祖坟不光有墓群,周围还有十余根残存的石桩,占地30余亩。其中第二排墓前立有一方高1.5米、宽0.8米的石碑,遗憾是石碑为砂岩制成,加之年代久远,碑文已法辨识。常氏族人推断这是常刚、常强的坟地。米脂当地俗语中有“常一千,艾八百,高杜各占半道街”的说法,也是米脂四大名门望族最真实的写照。过去的米脂城中,不论经济实力还是社会威望,常氏绝对是第一大姓。如今,米脂的忠武堂常氏家族遍布全县,总人口超过四万,占米脂全县人口的16%。看来,常森一脉最为兴旺发达。倘若常遇春地下有灵,足可宽慰了。来源:话说怀远
【
怀远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
】
责任编辑:怀远论坛
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 怀远论坛/怀远热线)”的内容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电话:0552-8888365
频道精选
1月11日起!怀远至蚌埠城际公交302线恢复运
城际公交(蚌埠至怀远)于1月11日恢复302线正常运营。同时,恢复301、302、K311三条线
怀远涡河八桥最新进展
日前,经过37个小时的连续作业,G206项目涡河八桥主桥15#墩0#块、1#块混凝土浇筑完成
怀远县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胜利
2023年1月6日,在嘹亮庄严的国歌声中,怀远县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胜利召开
省政府通告!怀远这些村停止新增建设项目并
据安徽省人民政府1月10日消息 淮河干流峡山口至涡河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是国家
怀远县委书记深入县经济开发区调研
1月4日上午,县委书记王庆武深入县经开区开展调研活动,听取工作汇报,给予意见指导。
今日
怀远
更多
怀远县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加强对接合作 推动文化与数字创意
公告!怀远城乡公交101路、102路临
怀远查获醉酒驾驶3起,饮酒驾驶1起
怀远拘传7人,结案8件
怀远查获醉酒驾驶3起,饮酒驾驶1起
正在公示!蚌埠滕湖机场LOGO设计方
孝仪到常坟的淮河大桥什么时候建设
通知公告
停电通知,怀远这些地方要停电,请
停电通知!怀远这些村庄要停电,看
停电通知!怀远这个地方将要停电!
招聘怀远荆西园公益性公墓招聘人员
蚌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怀远县委
乡村振兴
71.86万!怀远新怀社区和马头社区分红
安徽电视台“点赞”河溜镇这项工作干得
怀远县河溜镇:爱心捐赠课桌椅 情暖脱
暖心!便民!怀远县常坟镇义务理发进村
怀远县荆山镇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应急演练
热门排行
1
怀远G206国道改建项目最新进展!
2
怀远又一批人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
3
怀远县城各校区详细划分,看你家
4
怀远又有地方要拆迁,快来看看有
5
怀远未来5年将有21个小区要改造
6
怀远人民法院公布怀远失信被执行
7
村庄撤并最新消息!家在怀远农村
8
安徽怀远,在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9
G345马城-唐集段预计2021年底开
10
怀远县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发展历程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广告服务
|
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