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怀远热线 > 旅游 > 正文

怀远人你知道常氏三王墓吗?它竟然是省级遗址!

说到常遇春,怀远人都不陌生,常遇春是怀远的历史名人。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怀远省级文化遗址:

常遇春生平简介
明代将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此后连克宁国(今属安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与徐达率军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

微信图片_20200421170038.png

吕思勉的《中国近代史》中有提到过:“中国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都是农民出身”,常遇春也不例外,他的出身十分贫苦,在底层的农民家庭。每到一个朝代元气已尽,都是另一个朝代的崛起,而朝代更替的源头往往是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农民与地主有矛盾,平民与贵族间有矛盾,贵族与贵族间也有矛盾。其中贵族与贵族间的矛盾积累会使政治腐败走向衰落,这时农民与中阶层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起义。秦时黄巾起义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内部集团腐败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民生,所以发生暴乱。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剥削农民,所以才有“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明初时,正是元朝末端,统治者正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常歧视汉人,中间取消过几年科举制,汉族文化对元朝起到的同化作用并不大。而且因为各民族习俗不同的问题,常常起命案纷争,这也使汉族与蒙古族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常遇春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常过着忍饥挨饿衣衫褴褛的生活。最后常遇春因为对生活现状的不满,无法忍受底层被极度的压榨,便在怀远参军起义。而当时的起义军,并不算正规,在当地只能算个绿林大盗。常遇春在动乱时投奔了刘聚,刘聚见他做事勇敢,便让他做了十夫长。十夫长在当时只是一个小军职,起先常遇春也只是跟随刘聚一同拦路抢劫,并没有远大志向,只求吃饱穿暖。却没想到常遇春有天和刘聚去和州(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趁乱抢劫时正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城。后因常遇春敬仰朱元璋为人平和,便去投奔朱元璋,而朱元璋也看中常遇春的忠勇,并且常遇春身材魁梧,可以为朱元璋所用,所以朱元璋便把他留了下来。中间也因为常遇春勇猛善战,对朱元璋忠心不二,渐渐成为了朱元璋的得力大将。


timg (2).jpg


常遇春的生平事迹及其性格品德,明,清皇帝及历史名人都曾给予高度评价。朱元璋的题词是“开国元老,异姓真王”,大学士宋濂曰:“朕东抚高丽,西抵吐蕃,北际沙漠,南来交趾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善居其七八。”常遇春为安徽怀远县常坟镇人氏,和朱元璋老家相距不远。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

常遇春死后葬于南京紫金山,不曾回归故乡。常氏三王墓墓主为常遇春的曾祖父母、祖父母及父母亲。遇春死后,被封为开平王,朱元璋念其功勋,追封其上三代皆为开平王,故称为三王墓。1991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群众捐资将常氏三王墓墓区修复,多方征集流失文物。1999年4月,当地政府将常氏三王墓墓区周围3万平方米辟为“遇春园”景区,2000年政府拨款建成“常遇春纪念馆”


timg.jpg

2004年10月28日公布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timg (5).jpg

常坟镇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位于怀远县县城西南部,淮北平原腹地,地处皖北粮仓—淮河怀抱中,属黄淮海农业开发区。常坟镇元朝称贾村,明朝改称常家坟。感兴趣的可以在怀远老西门汽车站坐去常坟的汽车看一看该景点!
微信图片_20200421175925.png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常遇春虽为农民,却恪守本职,忠心不二,陪朱元璋建功立业,打下大明江山。这是怀远人的骄傲。常遇春不仅对怀远人是个骄傲,对安徽人,对中国历史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常遇春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他的家乡自然就成为了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怀远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责任编辑:怀远热线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怀远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