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怀远热线 > 聚焦 > 正文

蚌埠市文物保护新机制 全省首创


090417bamrq6mk66k3krkf.jpeg

蚌埠市文物保护新机制

全省首创

090418xx3za31nacadfrx4.png

蚌埠市淮上区人民检察院

驻蚌埠双墩遗址(含双墩春秋墓)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检察工作站

2月25日正式揭牌

同时双方还签署《文物保护合作协议》

090418p9r9b9itn3yx0ac7.png

此举标志着蚌埠市探索

把文物保护纳入公益诉讼范畴

并形成长效协作机制

在全省开了先河


根据合作协议,淮上区人民检察院与蚌埠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将就加强双方涉及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履职通报、强化涉文物保护案件线索移送和办理、召开文物保护联席会议、联合文物保护巡查交流、文物保护双向咨询和专业协作、共同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协作,并在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设立检察工作站,具体负责日常文保工作。


蚌埠双墩遗址(含双墩春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距今约7300年,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090419xwiansa5kp4psmwh.jpeg

双墩遗址发掘区位置

在蚌埠双墩遗址,首先发现了很多陶片和夹沙陶片,随后又发现了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和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陶器、石器、蚌器、骨器等,大部分为生活器皿和手工渔猎工具。


090419t6ojzmojt8yntj3z.jpeg

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

经测定,双墩遗址证明了距今约7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淮河流域一个新的文化类型的存在。专家们认为,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它的发掘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创造出灿烂淮河古代文化的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祥地之一。


蚌埠双墩遗址范围内还分布有2座距今约2600年带封土的双墩春秋墓及9座不带封土的疑是春秋时期的大墓。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蚌埠市博物馆对双墩一号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090419qyq9utect6nsn29f.jpeg

双墩春秋墓出土的铜器

刻划符号也是双墩遗址出土器物中一种特殊的文化遗存。双墩遗址刻划符号不仅数量多,而且符号的结构本身也非常复杂,有单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体符号,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符号构成的组合形符号等。从符号的形体看,有象形的猪、鱼、鹿、花、蚕、丝等,有几何形的圆圈、三角、方框、半框、十字、建筑、弧线、直线等。双墩刻划符号中的象形、会意、指事含义特征比较明显。

090419h5jaaj1xz3jxj33j.png090420gaad66fb3nf0fgqi.png

双墩遗址出土的刻划符号

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双墩刻划符号进行研究探讨,有的将其与甲骨文、金文和今天的汉字进行对照释读,认为双墩刻划符号与汉字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渊源传承关系。专家认为,这些符号为刻划符号,为中国文字的起源之一。简洁、生动、形象的刻划符号表明,中华文明的因子也曾闪烁在7300年前的蚌埠大地,淮河之畔。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工程建设破坏文物问题时有发生,亟待公益诉讼在依法保护文物方面及时补位。蚌埠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精神,以司法方式推动文物保护问题的解决,形成保护合力,助力文物法治建设,使公益诉讼成为保护历史、保护文化传承的法治利器,开创了检察公益诉讼助力保护文物新局面。

怀远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责任编辑:怀论羊羊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怀远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