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用无人机发展现状
怀远县植保机先后经历有背负式人工喷雾机、电动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机动植保机、无人电动植保机,由单一喷洒农作物逐步发展到喷洒花卉、蔬菜、瓜果等高秆作物。截至2021年底,怀远县拥有无人机330余架,年作业各类农作物150万亩次,占怀远县农作物应植保面积(病虫害防治面积)13.6%。目前仍处于增长态势。
2018年开始购机补贴试点,将农用无人机纳入补贴范围,推动了全县农用无人机保有量和作业面积大幅增加,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宽。2018年补贴农用无人机15台,2019年补贴农用无人机61台,2020年新增农用无人机111台,2021年新增农用无人机145台。作业范围由植保作业拓展到水稻撒肥和撒种、油菜籽撒播、水产养殖投食等方面。目前,全县拥有农用无人机332台,品牌多、机型广,其中深圳大疆、广州极飞品牌数量居多。
二、农用无人机普及推广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分散,作业难。目前大多数农户的土地分散,面积小,面对零散的土地,农用无人机很难发挥其最大效率。以怀远县为例,目前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210万亩,流转总面积仅有107.6万亩,占比51.24%。
2、技术人才不足,发展难。农用无人飞机科技含量较高,操作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获取操作资格证,方可作业。农用无人机的作业效果,与药剂、飞手熟练度及作业参数、气象条件、防治时机、作物抗药性情况等息息相关,只有在各个方面做到规范操作后,才能真正保障作业效果,避免产生药害。目前全县操作农用无人机作业的群体多是年轻人,并且飞防植保行业人员农药农技知识普遍匮乏。而懂得农药农技知识的农技师、植保药剂师等相关专业人才又对无人机操作技术和飞防植保了解不深。
3、市场混乱,规范难。农用无人机行业还处于发展期,植保无人机作业市场混乱,缺乏完善的管理,该行业虽有无人机植保作业标准,但服务者为达到竞争的目的,还存在不按作业标准实施,乱收费等情况。比如,不同厂商的植保机作业流程不同,一些甚至没有明确规范;用药配药定量不参照标准执行,农药混合、稀释比例也不尽相同等,作业质量会大打折扣。
4、售后不足,保障难。无人机植保行业尚在初始发展阶段,与其相配套的服务体系还没有搭建起来,售后服务保障力量不足。售后服务一般,因为独家经营,配件价格相对较高,特别是植保季节,急用零配件,有时厂家加价也不得不购买。以怀远县为例,全县共有332台植保无人机,目前只有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两家售后维修中心,其定点售后维修中心分别为怀远丰胜农业科技公司和怀远田丰农机销售有限公司2家。
5、技艺融合不够,多面手难。截至目前,无人机使用技术远远达不到农艺技术要求,不能实现一机多用。对农药的要求苛刻,药箱大小、电池容量、充电速率、机身用料等配套设备需要快速升级。操作系统受电子磁场、障碍物、误操作等影响较大。
三、几点建议
1、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注重农用无人机试点的示范引导,强化项目带动,推动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与发展。在全省试点专门针对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责任险,对服务组织和相关企业合理扶持,开展针对农业服务主体和从业者的多险种开发,加强专业技能人才培育。支持金融机构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信贷资金解决其季节性、临时性经营资金不足问题。
2、强化科技支撑。推广“5G+无人机”模式,通过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技术采集农业信息,利用平台智能动态分析监测区域的作物情况,对作物的实时苗情、环境动态和分布状况等进行宏观估测,并输出科学报告,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生产管理,确保农事活动更加科学高效,为传统植保注入大数据的力量。
3、扩大补贴对象范围,简化补贴程序。不限制购置植保无人机者的身份,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只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有能力购置者全部给予补贴,简化申请手续,以此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购置积极性,推动植保无人机快速发展。现在植保无人飞机申请材料太多。
4、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随着农用无人机数量的逐年增加,分配到全县的补贴资金总量满足不了补贴需要,建议适当增加植保无人飞机的补贴资金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