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怀远热线 > 协会 > 正文

乡村正走向冬天的深处

微信图片_20211115084614.jpg

乡村正走向冬天的深处
宋文武



霜降过后,早晚越来越凉了。太阳升得迟,落得早,仿佛变懒了一般。




等到立冬,季节渐渐滑向寒冷的冬天。我不由得想起儿时的乡村生活。




广袤的原野上,农事渐稀。冬小麦已经耩下去了,刚长出的幼苗,像婴儿头上稀疏柔弱的胎毛。地里还有没起上来的芋头,不是由于忙得来不及,而是因为作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口粮,经了霜的芋头才更甜糯,烀熟了以后才更可口;再者,如果拿定主意芋头茬留春的话,便不必急着腾出垡地来歇墒。那就让芋头再生长一段时间吧,多积累些淀粉,切成芋干,晒出来的分量能增加不少。起芋头,切芋片,拾芋干,通常是乡村一年中最后的田间劳作。


立冬过后,西北风越来越劲烈了,掠过空旷的原野,把乡村推向冬天的深处。


而后,乡间大戏的舞台,从田间地头转向了房前屋后、小小院落,转向了村庄集市、来来往往。相较于春、夏、秋三季,冬天的乡村才更像乡村的样子。劳碌了一年,农人也需要休息休息,享受享受生活。繁忙的时候,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累并快乐的;地里的活忙清了,闲下来以后,农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而且是更加珍贵的快乐。


逢集是乡村古老的习俗,赶集就像过节,这是融汇了物质与精神双重内涵的重大活动。说是赶集,其实并不急着去,“赶”只是赶赴,好集不怕晚。吃罢早饭,刷了锅,洗了碗,端一盆带有油星、盐味的刷锅水,把猪牛羊鸡鸭鹅都伺候好,这才带上门去赶集。门锁与不锁都不要紧,一是因为乡村里民风淳朴,大白天的不会有偷抢扒拿的事情发生;二是预备着可能会有亲戚到来,留着门不锁,亲戚来了之后就会明白家里有人,没有白跑。


这边集市上,吃罢了早饭的乡亲正从四面八方的村庄里陆陆续续地涌来,有挎着竹篮或卷着蛇皮袋握在手里的大人,有没到上学年龄的孩子,有的还需要肩背怀抱,一群人有说有笑,就数孩子跑得最欢,他们非常乐意在前面带路。到了集市上,大人们会从口袋里掏出捋得整整齐齐的毛票来,从中捻出一张买个韭菜包子、油盒子或一串米花团、山楂棒给孩子们解解馋,这些都是平时吃不上的,所以孩子们喜欢赶集,他们是冲着吃来的。大人们在街上的牲口行里、粮食行里问问行情,常常会对一头牤牛或者叫驴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端详半天,思忖着趁手里有成总的闲钱,该添置牲口,养上一个冬天,添了肉膘,长了牙口,开春就能教套搿犋干活了,要不然到时候价钱上去了不说,关键是春种的化肥、种子都需要花钱,手里的闲钱劈不过来,借钱、赊账的事让人实在张不开口。然后到鱼行里、肉案前转转,买点拃把长的杂鱼,里面有䱗鲦,也有曹鱼(鲫鱼),或是割一块肥多瘦少的猪肉放在篮子里,要不就用尼龙绳子系好,拎在手上,不仅方便,而且能够吸引不少羡慕的目光,毕竟吃肉的机会不多。每到隔天逢集的日子,中午放学后,我都会一溜小跑着回家,远远地望见家里锅屋的烟囱正冒着烟,稍微走近一点,就能闻到锅屋里飘散出来的香味,听到菜下锅的“吱啦”声,以及母亲用锅铲翻炒的悦耳响动,我在猜想着家里来了哪个亲戚,母亲在做什么好吃的。凭借着香味就能辨别出是细粉熬鱼,还是萝卜片炖猪肉,或是羊肉烩大白菜,甚至能够闻出来是否放了晒干的小胡椒或是茴香叶,菜里的汤汁是不是㸆干了;如果锅屋里飘着韭菜香,那一定是包好的猪肉饺子下锅了,激过了两遍凉水,再捂一下就可以出锅了。不知道怎么就练出了如此灵敏的嗅觉来的,在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以食为天”的理念可谓是深入到骨子眼甚至是骨髓里了。从家后穿过窄窄长长的巷子,转到家门口,果然,家里真的就来了亲戚,姥爷、舅舅、姨父、姨娘、姑父、姑娘,都是常来常往的,趁着现在正是农闲时节,互相走动走动,作为小孩,不仅能够感受亲情的快乐,更能趁机享受鱼肉等美味。亲戚贵在常来常往,过不多久,母亲肯定就会趁着星期天带我去走亲戚,到时候又能美美地吃上一顿。


平时,日子过得紧巴,很难见到鸡鱼肉蛋,不过,母亲照样能够整出一些美味来。折菜饼、折油馍是母亲的拿手好戏。折菜饼,是将新切的细萝卜丝或刚择的菜叶子,撒点盐摊在擀好的滴了菜籽油的薄薄的面皮上,然后将面皮对折两下,这样,三个夹层里都有了萝卜丝或菜叶,切成四边形或三角形的饼,放在锅里蒸熟了,或是贴在锅帮上炕,焦碌碌的嘎渣儿最香;折油馍操作起来要简单一些,没有菜,可以用葱花代替,然而油盐是不能少的。因为有油,因为馋盐,所以好吃。父亲偶尔会回忆我小时候贪吃,家里没有油折油馍,我就指着家堂上的煤油瓶说:“那里不是有油吗?”每当此时,我知道父亲也怀念过去,想到那时日子的艰难,想到一个家是如何从贫穷与苦难中走过来的。我虽然已人到中年,但在父母的眼里还是个孩子,还需要他们的保护与庇佑。他们将此当作一生的责任,从不懈怠。


微信图片_20211115084618.jpg


在没有亲戚造访的日子里,也会遇到一些惊喜。农事闲了,最能体现乡村特点的生活内容纷纷登场,让沉寂的乡村瞬间变得热闹起来。爆米花的老头,把生意摊子支在村子中间,“嘭嘭”的爆炸声传遍村庄,吸引了各家的妇女、孩子搲了大米、玉米循声而来,添加了糖精的爆米花,让人总是惦记着它的甜;服务上门的剃头匠把剃头挑子搁在谁家门口,开始干活,就表示晌午在谁家吃饭,一家人全年剃头的费用,除了年底收点现金,还有这一顿晌饭的酬劳,临到谁家,饭桌上自然少不了几个荤素的招待,乡村里对各类匠人是非常尊重的,因为生活中离不开他们,生老病死概莫能外;观看露天电影是乡村里不可多得的文化生活,当白白的银幕升起的那一刻,大家就觉得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虽然不少影片已经看过了多遍,熟悉故事情节,连台词都能背下来,但依然会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一些生活片、纪录片,向乡村展示着不一样的外部世界,很能吸引人。此外,遇到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或是谁家盖房上梁,这些也都是几乎能够惊动整个村子的大事,大家帮忙的帮忙,凑热闹的凑热闹。


微信图片_20211115084652.jpg

从入冬开始的漫长日子里,钱得计划着花,粮食要计划着吃,毕竟离来年午收还很遥远。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最是劳心费神,生活已经简化为“生”与“活”,生下来,活下去,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内容。经冬到春,吃的最多的是芋干、芋头,它们才是粮食的主角。秋后收来家的芋头,大部分窖起来了,留作口粮和母本,人需要填饱肚子,地里来年还需要继续栽芋头。一些被犁铧、抓钩、粪铲等农具碰伤的芋头,或是小尕尕头,放在太阳底下晒软了,出了津,烀熟了吃,那真叫一个甜!窖里的芋头因受冻、受热或受潮,慢慢地就会腐烂,成了坏芋头。乡村里把坏人比作坏芋头,坏透了的芋头,表面上却几乎看不出来。坏了的芋头是不能吃的,即便把坏的部分削掉,剩下的部分还是带着隐隐的苦,吃了之后让人胃里直反酸水,多亏有酱豆、咸菜相搭,才能消释胃酸。吃过芋头的最大麻烦就是排泄得多而频繁,但是排得顺溜,不用担心便秘。有人戏谑说:“一斤芋头二斤屎,回头看看还不止。”这虽然有点夸张,但基本上是事实,屁股后面真有鼓垒垒的一大泡。乡间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小扁头吃芋头,屙屎屙到门后头,爹爹打,奶奶揉(一说“留”):‘我的乖乖小扁头。’”这几乎就是一出生动的乡村生活的独幕剧。




乡村渐渐走向冬天的深处,雪快来了,年又近了。乡村故事依序上演,一年又一年……




这已是几十年前的情景了,在这初冬时节,突然想起,心潮难平,于是记录下来。


怀远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责任编辑:怀远论坛花花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怀远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