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魁星楼
2021-9-1 09:05
来源:怀远论坛 作者: 孟庆沄
怀远城内文物古迹景点众多,如文昌宫2个(荆山麓、老西门)、关帝庙2个(荆山麓、老西门)、城隍庙2个(荆涂学校北、城关学校)、大圣寺、三皇庙、大仙庙、卞和洞、白乳泉、准提庵等不低于30个,但后人知道的较少。而知道一人巷、墙上树、树上墙、狮子回头望月亮等不雅之景的较多,当代地方志书也在传送,是猎奇吗?一人巷是民众挣地角的产物,但凡有德之人也得留出3尺3,轿能进、殡能出。墙上树,树上墙是家道败落的景象,可去山南化肥厂和一中南校文昌宫感受一下。狮子回头望月亮就不用说了,就是一个破损的门窝石。前些年一县长被荆山人忽悠的要文物部门把此石找回,后打听在一臭水塘里,才松口罢了。那时我才悟出为什么荆山多了一鬼。
怀远魁星楼
在整理收藏《支那事变画报》中,有一张标注为怀远城内古建筑的照片特别醒目,照片是1938年日本侵华日军拍摄,经刘声老先生的甄别,此为怀远魁星阁,邑人也称魁星楼。
一、魁星楼的营建历史据清雍正《怀远县志•祀典》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员魏兰募建魁星楼三楹,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举人李佺暨诸绅士起建大门一座。另据清嘉庆《怀远县志•学校志》魁星阁在黉学照墙东。雍正元年(1723年),知县唐喧建,监生杨大勋捐修。乾隆丙午毁于火,生员宫檀重建。
乾隆年《重修魁星阁记略》日:“怀远(奎)[魁]星阁在黉门外。雍正元年倡议于县主唐公暄,监生杨大勋始捐资建创。丙午正月,炬为煨烬。其邑之人文磅礴郁积而神示以焕发之几欤?其翌日,余集诸同志商之。宫生乐园慨然以身任鸠工、饬材。权舆于四月一日,越二十日告成。仍其故址而高其闭、竦其角,峨峨然规模迥异于曩者。将神之精光作作亦倍有殊乎?为之记以为邑之多士贺。乾隆五十一年孟夏拣选知县署理凤阳府怀远县学教谕事张轴记。”从以上志书中可以窥知,城内有两座魁星楼,一座建于康熙二十年,另一座建于雍正元年。康熙年间建造的魁星楼可从清嘉庆《怀远县志•祠祭志》文昌宫词条中得知:“亦日梓潼阁。旧在尊经阁后,改建荆山卞和洞之右……康熙二十年(1681年)魏兰募建魁星楼三楹……李全暨邑绅起建大门。”它是文昌宫内的一幢建筑,毁于何年已无从查找。而雍正元年建于黉学门外的魁星阁(楼),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才被拆除,拆后木、砖料用于建安徽省荣军医院。二、魁星楼的历史文化“魁星”,并非天文星相上北斗七星呈斗状的前四颗星(指这四颗星中的第一颗,即天枢星),而是民间信仰领域主管科举仕途之“科举魁星神祗”。该神祗为科举制度直接衍生出的最具代表性的神灵,其兼具具体形象、祭祀场所与祭拜仪式,可谓内容丰满,对其的崇奉在科举时代兴盛一时。
科举制度从隋初开始到清末约一千三百年, 但科举魁星崇拜的精神产生于科举制盛行的宋代,两宋方志中已出现关于“魁星楼、魁星阁等相关建筑”的记载,有无神像则找不到确切证据。但明代史料魁星具体形象有了明确记载,这一时期的魁星祟拜已将宋朝形成的精神层面物化。塑造出典型的形象为一蓝面赤发之鬼,立于鳌头之上,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另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定科考中试者姓名,此即所谓的“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唐宋时,皇宫正殿台阶的石板上雕有龙和鳌的图案,及第的进士要站在宫殿台阶下迎榜,而状元则按规定站在鳌头那里,故称状元是“独占鳌头”。魁星的这一典型形象,正是寄托了士子科考及第、金榜题名的美好愿望。
清代,魁星楼、魁星阁等相关建筑遍布全国各地,从文风蔚然的江南,到颇为荒凉的北疆,皆可见其踪迹,当时科举功名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怀远魁星楼(阁)在此大环境也相序建成。随着祭祀场所的普及,祭拜仪式于清代逐渐形成,祭拜魁星较普遍的行为是士子赶考前赴魁星阁进行参拜,以祈求自己此行顺利成功。但魁星神另以农历七月七日为“生日”,这一天意欲求取功名的士子会到魁星阁祭拜魁星,祈佑自己文运亨通。这日夜间,士子置酒欢饮,称为“魁星宴”。还有所谓“魁星会”,是由私塾教授领导弟子向魁星设祭行礼。三、怀远魁星楼建筑及建筑风格魁星阁位于现在的荆涂学校以东,小坝子居民区以西,在通往白乳泉的道路上骑路而建.楼阁殿堂规模宏伟壮观。魁星楼高峙小城东南,西邻荆山,东接淮水,青山绿水,景色宜人。占地约260多平方,建筑面积300余平方,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魁星楼,为三层歇山式。底层呈长方形,本地花岗岩石砌筑,基层为空阁,南北拱门宽大,街道从半圆形拱门下穿过,东墙外有台阶可登二层,二层砖筑墙基上为花格式女墙,小于一层面阔,外有十二根立柱,柱上为斗拱、飞檐,内部有楼梯可登三层,三层为木石结构,隔扇门,外有十二根立柱,柱头上为斗拱、檩枋,均施彩画。上为歇山顶灰瓦屋顶,青砖小瓦,飞桅斗拱,龙头吞脊走鲁排列其上,体现地位尊卑。飞檐翘脚上挂着惊鸟铃,当风吹过时,叮咚作响,悦耳清脆,别具丰韵。屋脊采用自然流线型,可防风避雨,助于排水。内供檀香木雕刻的魁星像,其头部如怪异的鬼形,一足向后翘起像魁字的大弯钩,一足独立似独占鳌头之状,右手高举朱笔,左手端一方砚。这是按照“魁星点状元”之说,臆造出这一魁星踢斗的形象。明清时期盛行科举制度,一些文人每逢进京赶考前都要到魁星楼叩拜魁星,祈求保佑金榜题名。楼阁在五十年代还尚存,1953年被拆除,现已无存。科举魁星作为被文人士子群体有意创造之神灵,它是民间神衹崇拜文化的底色,清代及民国时期,魁星楼是当时怀城的宏伟景观和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也是怀城青年学子,飞黄腾达,直上青梯的寄托向往祭拜之所,又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名片。于今,人们如欲一睹其面貌,只好寻找遗留的老照片,来欣赏它那靓丽的风采了。孟庆沄写于一中清留居
二〇二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 怀远论坛/怀远热线)”的内容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内容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电话:0552-8888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