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怀远热线 > 聚焦 > 正文

怀远县:107座标准化收储中心 让秸秆“过腹”生金

眼下,正值小麦午季收抢收种的关键时期,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也随之迎来大考。据悉,现在全县已建成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07座,到今年年底,将建成近120座,其中钢结构仓储大棚面积70万平方米以上,全年秸秆仓储大棚收储量70万吨左右。统一收储的秸秆将被销往电厂、板材厂等处变废为宝,以焚烧发电、制成板材和加工饲草等方式综合利用起来。

6月3日凌晨的一场大雨让淝河镇的秸秆经纪人张志伟忙到夜里两点多,他告诉记者,周围村子的小麦基本上已经收完了,提前看了天气预报,昨夜赶在急雨之前把地里的秸秆抢了回来。清晨,张志伟又和工人们一起装载了一大车秸秆,准备发往广东清远的温氏集团。

作为当地的秸秆收储经纪人,张志伟和他的秸秆收储队负责怀远县淝河镇庙东、三关两个村的小麦秸秆打捆作业,作业面积有10000多亩地,三夏期间秸秆离田量在5000吨以上。在包集镇高皇村,秸秆经纪人孙巨洋为抢收秸秆也忙活到半夜。孙巨洋的钢构仓储大棚有6300平方,棚内储存量保守估计在3000吨左右。

从2015年就开始与秸秆打交道的孙巨洋,见证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逐渐进入产业化的过程。从最初,秸秆被简单地覆盖上塑料薄膜就堆放在露天场地,且仅有单一销往电厂的利用方式,到如今,秸秆在标准化仓储大棚下安全储存后,再销往板材厂或者统一粉碎、揉丝、储存、加压、套袋、打包成精品饲草销往全国各地,不仅秸秆的价格翻了几番,还在秸秆圈内打响了怀远名气。

麦地里散落的秸秆经过搂草、打捆进入秸秆仓储大棚,摇身一变成了秸秆市场上的香饽饽。孙巨洋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我县秸秆综合利用起步早,标准化收储中心使收上来的秸秆质量有保证,水分低、不霉变,所以深受市场青睐。

市场的认可也带来了相应的收益,按照去年的价格,如果全部实现秸秆加工做饲草销售的话,每三千吨草的净利润可以达到近40万元。

雨过天晴,眼下又是秸秆收储的高峰期,安全储存尤为重要。据县农机推广中心副主任胡红磊介绍,今年,每个标准化收储中心除了配备基本的消防栓、防火沟、防火网等设施之外,还配套建设了消防水池、增压水泵和机井。今年全县进一步压实秸秆堆场安全责任,县、乡、村三级在包村包组的同时首次包保秸秆堆场,堆场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从此材变彼材”,秸秆综合利用走产业化、资源化的路线,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又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怀远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责任编辑:怀论羊羊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怀远人才网